夫妻间最难处理的1件事,做错了,你的婚姻就“危险”了|全球热门
曾经,某杂志在多个媒体平台发起调查——“结婚后,你会与父母同住吗?”在收集到的3702份有效问卷中,86%的朋友选择了“否”,只有14%的人选
曾经,某杂志在多个媒体平台发起调查—— “结婚后,你会与父母同住吗?”
在收集到的3702份有效问卷中,86%的朋友选择了“否”,只有14%的人选择赞成。
同样的观点,还出现在“为什么不建议婚后和父母住”话题之下,有的人吐槽,点个外卖都要看父母眼色,年龄代沟不可逾越;有的人抱怨和公婆没有共同语言,明明是自己家,日子过得却活像外人。
(资料图片)
可惜,生活不是“想要就要,想不要就不要”的爽文。
家庭条件所限、带娃刚需、父母体弱等种种原因让我们即便结婚也必然会与长辈共度一段时光。
那么无处安放的“抵触”与“憋屈”,该怎么办?
小雨夫妻早就想好,结婚后自己单过,要对自己的家庭有绝对的主导权。
可是怀孕后,这种豪横的单过生活就不好过了:一个吐得昏天黑地,一个加班加得没日没夜,怀孕三个月孕酮低得吓人。
婆婆听说这件事,二话不说就拖着行李箱来了。
生活上虽有了助手,但习惯上还是别扭,小雨觉得整个孕期过得磕磕绊绊,可更难受的还在娃出生之后:
——有时候,婆婆刚择完菜,指甲里还藏着泥垢就去给孩子冲奶粉,这让有洁癖的小雨看得脑袋发麻;
——婆婆明知自己视力不好,却非要给孩子剪指甲,结果把孩子的手指剪破流脓,差点患上甲沟炎;
——更不要说樱桃刚下市时,婆婆给六个月大的孩子买了小半袋,一掰一半儿全给孩子吃了,当天晚上孩子就开始拉肚子,不得不住院挂水。
每当想到这些,小雨心里总是千万条猫抓过的痕迹,比如“一把年纪了养孩子没轻没重,这到底是不是她的亲孙子?”“长着一张嘴不知道问人?非要自己去做,孩子受伤了才后悔!”
也不怪小雨腹诽得难听,孩子的事儿落到母亲心里就是天大事。
后来,老人家提出每个月贴补小家三千块,而自己惦记留在老家的老伴,就回去了。
小雨感觉送走了一尊大佛,火速把自己的亲妈“请”回了家。
想着自己亲妈总不会有问题吧!
可没多久,曾经的一幕仿佛重现,自己的妈照顾孩子也是那样不拘小节,甚至两人相处的还不如婆婆,最起码婆婆不会和她真刀真枪吵。
亲妈可不一样,每当她当面抱怨,就会收到亲妈的回怼:“就你能,就你明白,你这么明白事理使唤亲妈亲婆婆?我们多干都是为了你少干... ...”
好的一点是,和亲妈吵归吵,心里不会留疙瘩。
你和老人同住过吗?
感受怎么样?发生过什么故事吗?
与很多人聊起“与老人同住”这个问题时,我们的视线总是落在“不美好”的事情上,忘记摆在桌上的热饭、整洁的卧室、白胖健康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劳动成果。
家庭生活里也有捷径。
享受到便利的我们,以为长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。
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——他们没有带孙辈的义务;那些不符合我们期待的照料,也是他们牺牲了自我换来的。
青草预料到会和婆婆同住,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:看似硬朗的老人突然倒下。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,老公说什么都不肯再让老娘独居。
婆婆来了,虽然从不干涉青草的生活习惯,但一辈子节约惯了的老人,很知道怎么“折磨自己”,吃喝拉撒无一遗漏:
——比如,因为对抽水马桶的用水量心疼不已,婆婆捡了邻居装修用过的刷漆桶,在河里冲干净后拿来蓄水,每次如厕后拿个小盆舀水冲厕所;
——再比如,地上有点脏东西,她都会从垃圾桶里捡起相对干净的纸巾,吐一口唾沫上面,然后把地上的脏东西轻轻捏起;
——再再比如,她会把晚饭的菜底儿倒在一起,第二天中午端出一盘颜色灰暗、内容复杂的剩菜留给自己吃。
有一次婆婆吃了变质的烤鸭肉,上吐下泻。青草又气又急:“不知道的,还以为我这个儿媳妇虐待您,就算对您真有不满,也不可能拿吃喝开玩笑。”
趁势,她把平时看不惯的那些事儿说了个痛快,包括婆婆不敲门就进夫妻俩房间、婆婆小便后不冲干净、进门不洗手就抱孩子、家里的好菜只有儿子回来才能吃等等……
虽然抱怨的语无伦次,但青草知道每个字都是浸满了的委屈:她怀疑婆婆看不上自己,故意折腾人。
一想到将来孩子也会受影响,她必须马上行动,捍卫自己的生活。
婆婆听了青草的抱怨,呆住了,也只是一再重复:“我没那个意思……”“别浪费……”
后来,老公好好安抚了两个女人后,又和青草深谈了一次。
他说,知道青草很委屈,实在不行,就在楼里给婆婆租个小户型。
他说:“父亲去世后,家里经济一直很紧张,直到大学毕业,家里的灯也是早上七点就关掉,就为了省电“”“老婆,谁都想撒开来恣意地活着,但一个单身母亲不能。”
原来,那些节俭到苛刻的习惯,都是抚育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一个个养成的。
更可贵的是婆婆教出的老公舒展而松弛,有正确的金钱观,有柔善的同理心。而这也是青草爱上老公的原因。
有句老掉牙的话这样讲:“嫁给一个人,就等于嫁给他的家庭。”
其实,现实是“爱上一个人,等于爱上其背后的父母养育,等于交付自己的信任。”
有时候,我们向父母索取尊重和空间,父母又何尝不需要同样的回馈?
这就好比,我们不能一边吃着树上结的甜果,一边抱怨树长得不好看。
期房到手前,孙露在娘家蜗居。
起初,一想到房子是父母的,再有理的争论,孙露都没了底气。
丈夫也曾悄悄吐槽:“一想到老丈人在隔壁睡着,马上变身六根清净的和尚。”
不同的生活习惯、不同的处事方式,明明是自己家却又不是自己家的别扭,让夫妻俩都很难受。
可是日子总不能摩擦着过,还能怎么办?
孙露夫妻商量出一个办法:在每个争论出现时,都定好一个规矩:
——比如总有几天不想吃家里做的饭,就告诉父母每月至少有两次出门“二人世界”;
——比如爹妈总会伸手收拾他们的房间,就告诉长辈衣服可以自己洗,每周自己来一次大清洁工作。
随着一件件事被清晰界定,孙露夫妻与父母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少,老人们也意识到,即便有些事儿看不惯,孩子们过得轻松就好。
当和父母相处产生矛盾时,我们最常作出两个反应——
顺从反正支支吾吾地答应,能减少絮絮叨叨的纠缠,只是一天比一天压抑,曾经慈祥的爹妈也变得越来越面目可憎。
争吵用伤筋动骨地方式与父母“划清界限”,战火甚至烧到夫妻内部,最后得出“父母同住的婚姻必死”的结论。
没有不期待儿女幸福的老人,他们眼中的幸福也许与我们不同,但彼此建立边界,在生活习惯上互相尊重,利人又利己,我们终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。
最后,送给大家一份特殊的同住秘籍:
第一、谁有情绪谁搞定
和长辈同住的过程中,要尝试学会化解自己的情绪。
生气时,画个 「情绪循环图」 ,探索清晰:自己到底在哪个节点被激怒,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?情绪如何开始恶性循环的……
千万不要把“事儿”上的情绪上升成对长辈“为人”的质疑;更不要让这份不悦成为夫妻之间的难言之痛。
第二、不要强硬争对错
与长辈相处时,不要强硬的争论对错。如果证明自己是对的,却用伤害婆媳感情作为代价,“对”也是“错”。
就拿让婆婆做饭少放盐来说,不要强硬地说:“盐放多伤身体,为什么说多少遍都不听,您放那么多是错的。”
可以试着游说:“妈,咱菜里少放点调料,这可是最好的保健秘诀,保重身体,我和孩子都想让您多陪我们几年。”
在与长辈同住的过程中,我们要试着摸索四两拨千斤的关键点。
家是讲爱的,用硬碰硬的方式讲道理,损失太大。
第三、谁的父母谁“治理”
血缘关系中有着天然的驱动力,如果出现不同观点,可以先和丈夫达成一致,再由丈夫出面进行外交。
夫妻双方都应有这样的共识——为了家庭和谐,谁的父母谁“治理”。
父母同住生活,不会完美,可能甜辣参半,磕磕绊绊。
但这是成年人的必修课题,因为我们总会面对父母,也会在未来站在父母的位置;
就像我们知道,父母虽然老去,但永恒的家人之爱自有它奔涌的出口,这份爱曾滋养着我们的少年时代,也为如今的整个家增添不竭的、健康的勃勃生机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人人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